開發者共研計劃第四期——角色篇01丨護法夜叉 · 魈

 

各位旅行者,大家好!

不知不覺,距離《原神》與大家正式見面已經過了近五個月,各位在提瓦特大陸的旅行進展得如何呢?自公測以來,我們收到了許多寶貴的建議與回饋,均已由製作組成員逐一整理記錄。感謝大家對《原神》的熱情與關注!

其中,不少玩家表達了對角色設計的興趣,想要進一步瞭解角色創作背後的故事。目前正值「明霄昇海平」版本發佈,備受大家關注的角色——魈,也已正式上線。本期,我們特別邀請到IP(文案創作)、原畫及動畫部門的同學來和大家分享「護法夜叉」魈的設計思路。

 

 

一、護法夜叉的誕生——文化圖騰與角色命運的交纏

 

大家好,我是《原神》IP(文案創作)部門的中原。

在《原神》的角色設計流程中,我們首先會做的一件事是:錨定角色核心。在這一步,我們需要確定該角色區別於其他人物的核心特徵,保證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時,基於該特徵來測定其在《原神》世界中的位置。角色並不是一件可以自由擺放的雕塑或石塊,作為擁有自我意志的個體,他必定在先前、此刻,及未來,與提瓦特進行頻繁的互動。核心特徵便是他與這個世界的最初接觸點,也是他賴以為生的行動原則。

魈是我們最早設計出的璃月角色之一。他誕生於CiCi勾勒的一個少年戰士形象,當時參與角色評議的大家都很認可他所展現出的角色質感。美術同學的初衷是將他做成一位「絕色美少年」,IP(文案創作)同事則希望能讓他成為一位「絕色仙人」。雙方一拍即合,魈就此成為了我們擬定的第一位具有「三眼五顯仙人」身份的角色。

考慮到許多玩家對這方面設定有興趣,我想在這裡稍微偏離主題,簡單說說原神世界觀中「三眼五顯」的詳細設定。璃月的「仙人」美稱即是「三眼五顯仙人」,同時,均屬非人之類。該條設定源於「凡有七(九)竅者皆可得道」的說法,意味著動物也能成仙;而人類,在提瓦特大陸上背負著比仙道更為高尚的責任——因此,區別於人類的特殊性,唯有非人者,可在璃月被稱為「仙眾」。「三眼」指的是操作元素之力的本領,此等神通在人類身上的表現形式就是神之眼。留雲、理水這幾位仙人,在人類看來應該也具有不顯露在外的「內眼」;而魈,作為一名常以人形出現的角色,他依循更為直觀的規律,好好地佩戴了神之眼。

 

 

角色基礎建構完成後,緊接著展開的步驟就是命之座設計與文化背景提煉。

中國古代傳統以及明清神魔小說之中,提及「三眼五顯」,通常會指向華光天王。「華光天王」又稱「馬靈官」,是著名的護法神、守護神,在《南遊記》故事中與孫悟空交過手。而另一些民俗研究上,也有將五顯神與山中鬼神五通神(如山魈之類)相聯繫的研究先例。

因此,在最為隱秘卻最為根源的內核上,我們確定了「魈」這一名字,以及他作為護法仙人的本質。「魈」既是用於掩蓋過往的名字,也是更為深層、靈魂的內在的體現,所有其他設定的推演和文化修飾都基於此點而生。

在另一個維度的設計上,魈擁有風元素的神之眼,同時,他的戰鬥動作迅捷、輕巧,擁有其他角色所不具有的空中機動性。為貼合這一點,魈的命之座與技能設計均用到了佛教故事中「夜叉」這一概念。雖然這些「概念」屬於舶來之物,但在隋唐之後,已經充分融入了中國本土的鄉野、市井傳說。「夜叉」是非常重要的設計項目,透過這一設計,我們使魈的人物形象越發飽滿。

「夜叉護法」與「靈官從善」這兩種故事原型,同屬於惡神向善一類,與魈的人物內核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。他那種迅捷的體態,與夜叉的「捷急鬼」之譯也非常貼合。經過對「夜叉」意象的拓展,我們確定了魈的另一半基調,那就是:為「帝」護法的「夜叉」。

這裡必須說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。十二夜叉大將是非常著名的傳說,其中,十二位大將各有對應生肖,而本應是雞生肖掌管的迷企羅大將,其對應動物卻從雞改成了金翅鵬王鳥。金翅鳥每日啖食毒龍,最終因承受不了毒性,燃盡全身而亡,僅在世間留下了一顆琉璃心。這一典故,似乎也能暗合角色特徵。不僅如此,鵬王鳥這一名字也有其演變過程,是由金翅鳥迦樓羅與中國傳統的鵬鳥傳說融合而來,並非完全脫離本土。因此,綜合考慮後,我們將金翅鳥選為魈的命之座圖案。

 

 

我們最後總覽並再次審視了魈的設定。此時,我們注意到,魈的來歷的確很複雜:他身上既有民間傳說的色彩,也有宗教故事的加持。鬼蜮山魈、道教靈官、護法夜叉、金翅鵬鳥……眾多意象在同一層次融合並重構,組成了這一極富氣質的角色。而更為重要的是,這些元素在敘事層面達到統一,能夠和諧地填補角色印象,交織出清晰、詳盡的命運脈絡。這種複雜會賦予他全新的深度和魅力,正如我們對於魈這個角色的祝願:我們希望通過文化的交匯與融合,編織出嶄新的樂章,也希望由此而生的魈能像圖騰符號一般,兼具力度、美學與沉澱感。

接下來,就到了塑造性格與表現的環節。

 

透過與原畫持續深入的溝通,IP(文案創作)進一步雕琢了角色的內容細節。例如,「少年戰士」是我們都希望保留的特徵形象,那麼,他在和誰作戰?我們很自然地聯想到魔神戰爭。(原畫就此衍生出了面具的設計,詳見第二部分。)根據《原神》底層世界觀,魔神是不能被完全消滅的,即便神格泯滅,其力量與意志也會留下。戰敗魔神的殘渣和怨恨將留存於世間,伺機作祟。為了守護璃月的安寧,必須有人去將他們鎮壓。

選擇在海燈節期間推出魈,是希望能與中華傳統「驅逐年獸」的習俗耦合。魈之於璃月,正是這樣一名「保護者」角色。

 

 

| 每逢佳節吉日,人們都會上香禱告,祈望仙人保佑。

| 但人們不會對魈祈禱。

| 因為魈並不是能帶來祥瑞富貴的福星,而是與妖邪死鬥的「夜叉」。

| 在璃月港千家萬戶通明的燈火後,這些戰鬥既無盡頭,也無勝者。無人見證,也無人感激。

 

 

魈給旅行者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這樣的:冷酷寡言,驍勇善戰,同時,也承受著異樣的痛苦。他的痛苦根植於自身,一方面源於他經年累月無止境地對抗魔神殘渣,這種高強度戰鬥使他認定,自己唯一擅長的便是戰鬥;另一方面則源於魔神殘渣帶來的不良影響,殺戮帶來業障,困擾他的心神。

這點在他的技能設計上也有所體現。施展「靖妖儺舞」後,魈將戴上面具。藉著這一行為,他的戰鬥力不斷增強,與此同時,生命值也不斷削減。藉此表現他在使用力量的同時,內在所承受的痛苦。

與魈相處一段時間後,旅行者或許能認識到他內心深處溫柔的一面。魈絕非冷酷無情之輩,只是不願輕易流露感情。

魈總是與熱鬧的人世保持著一定距離。他並非不在乎人類,而是基於守護者的立場拉開距離。他需要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與諸多黑暗作戰,經受著人們無法想像的痛苦。但即便如此,他也從不曾怨恨人類。人類正是他與岩王帝君數千年來契約的根源,是他默默守護璃月萬家燈火的理由。

 

 

玩家對魈的第一次邀請,是共赴海燈節「品嘗人間煙火」。對於這種要求,魈會下意識地拒絕。但他不是厭惡,而是逃避。對存活千年的魈來說,人世是絢爛又脆弱的浮光掠影,堪比過眼雲煙、天際煙火。而守護這份喧囂的他,像是圍繞著爐火的困獸,既害怕火光又充滿好奇。他只是徘徊了太久,不懂得融入人群的方法。

霄燈升起,如同繁星點點。站在山巔獨自眺望這一美景的魈,同樣能感受到人間溫情,明白人們製作這些美麗的事物,是為了紀念過去與他一起戰鬥的同伴。作為有著悠久回憶的親歷者,他自然能夠理解燈中包含的祝福之情。他懂得恩與情,卻不知如何才能與凡人交往,不知該如何在繁華與塵囂中自處。這份孤獨鑄就了他的憂鬱,也為他停住了時光,讓他至今仍保留著少年般的心境。

璃月主線劇情中,魈在旅行者危難之時挺身而出。在1.3版本「明霄昇海平」中,我們想請各位旅行者從劇情方面去感受魈不易外露的溫柔,以及他暗藏於心的、對你的信任。

 

 

 

二、少年身姿的仙人——精於細節的原畫設計

 

大家好,我們是《原神》美術組的D和碎碎,負責魈的原畫設定。

經過初步溝通,我們在「少年戰士」的基礎上創作了魈的第一版設定。可以看出,當時魈的表情並不像現在這般冷峻。他氣質更為溫潤,臉上帶著微笑,偏向傳統意義上的仙人。後來經過與IP(文案創作)的探討,結合角色背景故事,我們最終選定了以青色為主基調的版本。

 

 

 

作為守護璃月的仙人,魈與璃月周遭的魔神殘渣進行著長久的戰鬥,難免會受到瘴氣浸染。基於這樣的設定,魈的上半身採用了象徵仙人的白色、青色,與他的風元素神之眼相照應;下半身則以深色為主,呼應他身上較為黑暗、具有邪氣的力量。

 

 

 

以同樣的設計思路,我們在魈的深色髮色中加了幾縷淺色挑染;攻擊時則呈現深淺兩色的特效交纏。其中,深色代表激戰時肆虐的力量,淺色飄散的明亮光屑與粒子,則是魈身為「仙」的一面帶來的。

 

 

 

| 魈的外表雖是少年人,但他的真實年齡卻已超過兩千歲。

| 好在沒有人單看外表就輕慢他。只要打過照面,任誰都能明白他是個狠角色。

| ——危險、寡言。眼神銳利如刀。

 

 

考慮到魈的真實年齡和仙人的身份,我們選擇用一些玉質飾物來增加年代感與神秘感。因此,角色形象的腿部、袖口和肩部都有類似玉佩的飾品,以及紋樣古樸的小物件;而為了契合他俊美少年的外形,我們在服裝整體剪裁(尤其是上衣)方面選用了相對比較現代的設計,彰顯其活力與行動力。

整體定位而言,魈既是一位長袖飄飄的仙人,又是一名少年戰士。這種變化區間極大的形象定位,對美術表現形成了不小的考驗。傳統意義上的仙人大多是長衣廣袖的儒士形象,舉手投足都會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內,但魈作為舞動長柄武器的「護法夜叉」,他的服飾不僅要提供必需的防護功能,更要便於行動。並且,考慮到3D模型製作完成後行動間可能會有穿模的問題,衣物上的飄帶也受到嚴格限制。

因此,魈的服飾以貼身短打為主,手腕處有輕薄的護甲,身上佩戴著降魔杵、小香爐等「法器」。同時,用前擺、後擺和飄帶加以點綴,以雲紋變形增添古韻,藉此達到幹練與飄逸感的統一。

 

 

 

| 「靖妖儺舞」——知曉真相的璃月掌權者們,將魈所經歷的萬千日夜歸納為這四個字。

 

 

在面具設計上,我們借鑑了一些「儺面」的特徵:

面具以黑、藍、金為主色,亮眼卻不輕佻,莊重而又神秘。眼如銅鈴,嘴露獠牙,頭有犄角,給人以猙獰恐懼之感。額頭正中間的眼睛象徵「慧眼」,火焰眉紋的裝飾增添氣勢,意在威懾四方。

 

 

 

魈的推出正值海燈佳節,借助這份綿延千年的傳統,我們也希望將祛疫祈福的祝願傳播到遊戲內外。希望大家在喜歡魈這位角色之餘,也能從他的設計元素中獲得進一步的共鳴和感悟。

 

 

 

三、降妖除魔的利刃——反復調試的動作表現

 

各位旅行者,大家好,我是來自《原神》動畫部門的小龍。

《原神》立項之初,動畫團隊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頗具挑戰的目標——為玩家提供像動畫影片一樣流暢的體驗。為了達成這一目標,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,讓角色擁有更加自然的動作,並且細細打磨,希望玩家反覆觀看也不會覺得厭煩。

拿到魈的文本設定稿和原畫設定稿時,整個動畫團隊都非常興奮。「降魔大聖」、「護法夜叉」、「三眼五顯仙人」……又帥又能打的璃月守護者形象浮現在我們眼前,每個人都希望能參與這個角色的設計。我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,IP(文案創作)和原畫創造他的靈魂,而動畫師就是將靈魂賦予他的人。

作為璃月角色,魈的動作必然要有東方世界元素,「俠」這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文字闖進我的腦海。「要把這種東方魅力呈現給全球的玩家,哪怕只是萬分之一也好」,這個想法像一個小火苗在我心裡燃了起來。

長柄武器與東方特色的結合,自然就想到了傳統武術的槍法、棍法,但是魈作為仙人,經歷了不知多少年的戰鬥,早已不拘泥於招式本身。因此,在動作表現上既要有東方元素的特點,又要有護法夜叉歷戰千年的殺伐果決。

 

 

 

普通攻擊的第三段有一個側翻的動作,根據常規運動規律,人體做這種動作落地後,應該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卸力表現。但為了讓魈的表現更加輕快敏捷,我們參考了武俠元素中「身輕如葉」的輕功概念和跑酷技巧,讓魈在空中迴旋之後也能輕鬆站定。

 

電影《龍門飛甲》片段

 

 

 

 

魈的元素屬性是風,在設定中他有很高的機動性。經過一番激盪,我們決定把元素戰技設計出「動如箭、來如線」的視覺效果。技能結束時,加入了一些滑步和轉身慢出的表現,使魈看起來更加游刃有餘。

 

電影《狄仁傑之神都龍王》片段

 

 

 

 

當然,還有之前說到的細節打磨。角色身上的每一條衣擺,每一縷頭髮,都經過了設計師的反覆斟酌。我們藉由動力學類比無數次動態效果之後,挑選出最滿意的一種,並在此基礎上對關鍵幀進一步修飾,才能做到讓這些舞動的柔體更好地表達爆發力和速度感,更漂亮地塑造角色剪影效果,從而表現出璃月這位「護法夜叉」的英姿。

 

 

 

面具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元素,在魈的元素爆發動作和待機動作中都有出現。魈在千百年間,不斷與魔神殘穢和鬼怪異變進行戰鬥,業障也不斷在體內淤積。當他帶上面具時,業障外顯,大幅提升戰力的同時,也使痛苦劇增,但他還是一次又一次帶上面具守護璃月,一次又一次履行契約。

 

 

 

在魈的設定中埋藏最深的一個元素是「溫柔」,拋開層層身份,魈的內心也有著溫柔的一面,會對人間事物產生興趣,但絕不輕易在人前展示。這個特性很難在動作中表達出來,所以我們在待機動作中設計了一段情節:一縷看似精靈的微光緩緩靠近,魈嘗試著伸手接近它,卻因自身體質導致精靈飛走。他原知這一結果,也難免感到失落。

就是這些複雜交錯的情緒互相衝突,才表現出了一個內心豐富的角色,塑造了一個生動的靈魂。

 

 

 

為了能把魈完美呈現出來,我們的動畫TA團隊還使用了光學動作捕捉技術,高精度的資料,能夠準確還原動捕演員的肢體動作細節。而許多難以在現實中做到的複雜戰鬥動作,就需要由動畫師手動校正每一根骨骼的位置,每一條飄帶的動勢。使得動畫在流暢自然的基礎上,更多了一些誇張感和新鮮感。

目前,我們已經在積極研究未來數個世界區域的角色動作風格。塑造鮮活的角色,建構奇幻的文化世界,演繹出提瓦特各地的風土人文,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標。雖然道路漫長而充滿挑戰,但透過我們的努力,能將心中最好的作品獻給大家,這就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。

 

 

感謝幾位同學的分享,大家是否對《原神》角色的誕生有了更多瞭解呢~

如果大家對《原神》的開發內容感興趣,歡迎給我們留言。我們會繼續請到各個部門的同學與大家分享心得和思路。

最後,再次感謝各位旅行者的長期關注與一路相伴,我們下期再見!

 

歡迎前往米哈遊社群 (HoYoLAB) 參與討論 >>> https://www.hoyolab.com/genshin/article/182374